和曾通直

误落尘中四十年,乞归骸骨喜安全。
庙廊论道徒虚耳,彝鼎铭勋愧缺然。
一视荣枯真若梦,两忘喧寂始知禅。
金仙秘典容传玩,似与君家有旧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曾通直入京》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韩维的代表作品之一,而非《曾通直》。这部作品体现了韩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他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因父荫而得以入仕。父亲去世后,他闭门不出仕,直至仁宗时期,由欧阳修推荐,才知太常礼院。

  2. 诗作内容:《和曾通直入京》表达了对友人入京的深切祝福和对其未来道路的期许,同时反映了韩维本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该诗通过描绘友人入京时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前途的关切。

  3. 诗作特色:韩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如“清耳常闻有味言”和“临分有赠非他物,声利精忘道始存”,这些语句不仅描绘了友人入京的盛况,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4. 文化影响:韩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思潮,翻译进步的文学作品,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和文学发展打开了新的渠道。

  5. 现代评价:韩维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宋诗的典型风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借鉴。

  6.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韩维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风貌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和曾通直入京》不仅是韩维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宋诗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