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彝叟厚之饮台上花间

恍然身世出尘心,香霭祇园地布金。
秉烛听歌不知醉,夜深清露满衣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招彝叟厚之饮台上花间》是韩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招彝叟厚之饮台上花间》是宋朝诗人韩维所创作的。韩维,字子华,号南涧,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与范仲淹、欧阳修并称“宋初三大家”。他的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研究。
  2. 诗歌原文
    恍然身世出尘心,香霭祇园地布金。
    秉烛听歌不知醉,夜深清露满衣襟。
  3. 诗意解析
  • 恍惚出尘心:诗中“恍然身世出尘心”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饮酒时心境超脱世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反映了诗人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或逃避。
  • 香气弥漫如仙境:“香霭祇园地布金”则形容酒宴上香气四溢,如同神仙居住之地般珍贵而美好。这里的“祇园”很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净土宗寺院,用以形容宴会之盛,同时也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 沉醉不觉已深夜:“秉烛听歌不知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饮酒至深夜仍乐此不疲的状态。这种沉醉于美酒佳肴之中的描写,透露出了宋代文人对于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物质享受的极度沉迷。
  • 清露润湿衣襟凉:结尾处“夜深清露满衣襟”,描写了诗人在月光下的夜晚,感受着清冷的露水滋润身体,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感悟。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香霭祇园地布金”等词语运用得极为生动,将宴会的气氛渲染得既奢华又神圣,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场景的美好。
  • 情感深沉: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人生、友情乃至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诗人的情感通过诗句细腻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其内心世界的情感波动。
  • 格律严谨:虽然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但诗人巧妙地运用平仄音调,使得诗句既符合格律,又不失灵动,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诗歌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1. 文化意义
  • 审美情趣: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及其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 生活写照:作为宋代文人的生活写照,该诗歌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宋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 思想启示:诗人在这首诗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如对超然物外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纯粹,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视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招彝叟厚之饮台上花间》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也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