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象罔亭偶成二绝

泛尽溪流数曲清,竹阴开处见新亭。
山翁不会题牌意,犹守枯枝看道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象罔亭偶成二绝”是韩维的一首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象罔亭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游象罔亭偶成二绝》创作于北宋时期,韩维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象罔亭作为当时的一个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而韩维的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午后,漫步至象罔亭时,即兴所写。
  2. 原文节选:泛尽溪流数曲清,竹阴开处见新亭。山翁不会题牌意,犹守枯支看道经。
  3. 诗句赏析:诗中的“泛尽溪流数曲清”,描绘了作者站在溪边,看着溪水绕过几曲后变得清澈。“竹阴开处见新亭”则表现了新亭在竹林掩映下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幽静、清新的感觉。
  4. 艺术特色:韩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他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5. 文化意义:《游象罔亭偶成二绝》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当时文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韩维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6. 历史影响:韩维的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它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尤其是山水诗派的重要文献之一。

韩维的《游象罔亭偶成二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