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

物生各有性,矫之理宜伤。
如何生微木,揉结始滋芳。
开花不满把,琐碎垂丹黄。
岂识青桂枝,一引百丈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物生各有性,矫之理宜伤。
    如何生微木,揉结始滋芳。
    开花不满把,琐碎垂丹黄。
    岂识青桂枝,一引百丈缰。

  2. 诗句解析

  • 物生各有性:“物生”指的是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特性和规律。“各有性”意味着这些特性和规律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这里的“性”可以理解为一种固有的性质或本质。
  • 矫之理宜伤:“矫”在这里有纠正、调整的意思。而“理”则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则或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自然界中,有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调整或改变,以达到某种目的。这里的“宜”表示应该或适宜。“伤”则是指调整的过程或结果。
  • 如何生微木:“如何”是一个疑问句词,表示对情况的疑惑或不解。“微木”指的是微小的树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微小生命存在的惊讶和好奇。
  • 揉结始滋芳:“揉”是一个动词,表示揉捏、加工的动作。“结”则是指结合、聚合的意思。“滋芳”指的是使花朵散发出香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过揉捏和加工,微小的生命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 开花不满把:“开花”指的是植物的开花过程。“不”表示否定。“满把”指的是完全或充分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开花数量或程度的不满或遗憾。可能是因为花朵太少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琐碎垂丹黄:“琐细”指的是细小、琐碎。“垂”表示下垂的意思。“丹黄”指的是红色的花瓣。这句话形容了花朵的娇小可爱,以及它们的颜色鲜艳如红。
  • 岂识青桂枝:“岂”表示反问。“识”则是了解、认识的意思。“青桂”指的是青色的桂花。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桂花的赞美之情。因为桂花通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 一引百丈缰:“一引”指的是引导、激发的意思。“百丈缰”则是形容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句话可能是在比喻某种力量可以引领或控制很多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1. 诗词赏析
  • 自然之美:《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通过对丁香树子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丁香花小巧玲珑,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 哲理思考:诗中的“物生各有性”,“矫之理宜伤”,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同时,“如何生微木”,“开花不满把”等句子,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规律和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艺术魅力:《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具体的自然景物,又有抽象的生命哲学,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历史地位: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之一,韩维的《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启示。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常常借景抒情,以诗会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作者生平:韩维(公元1017年—1086年),字梦得,北宋著名诗人、学者,世称韩文公、梦得先生,以其诗文辞采华丽、风格清雄而闻名于世。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尤其擅长散文和诗歌,被后人誉为“宋初三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感慨。

韩维的《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厚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