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观潩水

微阳动泉脉,远水来涣涣。
斜日著底明,轻冰随处断。
清函竹阴碎,绿与波纹乱。
安得解扁舟,穷源事幽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后观潩水》是宋代诗人韩维的诗作。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微阳动泉脉,远水来涣涣。
  • 斜日著底明,轻冰随处断。
  • 清函竹阴碎,绿与波纹乱。
  • 安得解扁舟,穷源事幽观。
  1. 作者简介
  • 韩维(生卒年不详),字子苍,北宋时期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在宋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1. 作品解析
  • 景物描写:诗中通过对“微阳”、“远水”、“斜日”、“轻冰”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冬日景象。这种描绘手法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感捕捉能力,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审美情趣。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安得解扁舟,穷源事幽观”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这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善于运用对比(如“轻冰随处断”与“绿与波纹乱”),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清函竹阴”比作内心的平静与澄澈,使得整首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1. 历史影响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维的《雪后观潩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心态和生活美学的宝贵资料。

《雪后观潩水》不仅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色的诗歌,更是韩维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