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全家法,清修极道腴。
雍容调庶政,谈笑靖边隅。
许国心犹壮,安时貌不枯。
修龄才七十,谁为隔黄垆。
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二首》是一首由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这首诗是苏轼为当时担任翰林学士的参政官钱勰所写的挽词,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逝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朋友一生所作贡献的怀念和赞扬。
原文如下:
《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二首》
苏轼
紫枢清切侍严宸,
银台声华动缙绅。
天教大手扶宗社,
却为长君挽后尘。
玉节行看归上国,金銮殿里奏新恩。
一时人物俱尘土,独有先生寿比椿。
注释:紫枢清切侍严宸,指钱勰以紫微垣为职,辅佐皇帝。银台声华动缙绅,指的是钱勰在朝中享有盛誉,声望显赫。天教大手扶宗社,暗示着钱勰作为一位官员,肩负着保护国家社稷的重要责任。玉节行看归上国,指的是钱勰即将被调回京城。金銮殿里奏新恩,意指钱勰在朝内受到皇帝的赏识与恩宠。一时人物俱尘土,形容当时许多有才之士都纷纷离去,而唯独钱勰得以长寿。独有先生寿比椿,表示只有钱勰能够与古树一样长寿。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于钱勰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其才华和成就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逝世的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