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元鼎至乐堂

百岁休论七十稀,羡君林壤得熙怡。
赋归已久同元亮,至乐真能慕启期。
一壑过人聊自足,万钟于我亦何思。
故应不羡纡朱贵,带索行歌世未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金元鼎至乐堂》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元吉: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以其深厚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其文学成就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 百岁休论七十稀,羡君林壤得熙怡。赋归已久同元亮,至乐真能慕启期。一壑过人聊自足,万钟于我亦何思。
  1. 诗歌赏析
  • 意境与主题:《题金元鼎至乐堂》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诗中“百岁休论七十稀”,意味着即使长寿也无需过分计较岁月,更应注重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赋归已久同元亮”,则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自然的怀抱中才能真正找到心灵的安宁。
  • 哲学意涵: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的理念。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繁华、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理想。
  • 艺术特色:韩元的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内涵。
  1. 创作背景
  • 时间:据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
  • 地点:虽然具体地点未明,但可以推断这是诗人在其家乡或其他类似的自然环境中所作。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自然、哲学及人生的深层次问题。因此,韩元的这首诗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题金元鼎至乐堂》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高度关注。这首诗不仅是韩元吉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宋代诗歌文化的一次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