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天与知徽州

台阁英名二十年,卜居那得便林泉。
履声旧振星辰上,谏墨犹存雨露边。
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
黄山看尽须黄阁,六月天池更着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天与知徽州》并非是现代文学作品,而是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韩元吉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陈天与担任徽州太守这一职位的祝贺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其治理才能和政绩的期望。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1. 作者介绍
  • 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创作背景:《送陈天与知徽州》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韩元吉任翰林学士期间,当时他有机会接触到陈天与并为其即将到来的职务撰写了这首送别之作。
  1. 作品原文
  • 台阁英名二十年:描述了陈天与在朝廷中的卓越成就和声望。
  • 卜居那得便林泉:表达了作者对好友选择隐居生活的喜爱和支持,认为这样的生活更能体现他的才华和品德。
  • 履声旧振星辰上:形象地描绘了陈天与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和影响力。
  • 谏墨犹存雨露边:意味着陈天与的正直和清廉,他的言行如同春雨般滋润百姓。
  • 欲考治功三府近:暗示陈天与未来将在中央或地方的政府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且施惠政一州先:表达了作者对陈天与在任职初期能够为当地带来福祉的期望。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
  • 文化内涵:通过对陈天与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员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送陈天与知徽州》的创作时间应不早于宋代,具体年代不详。

《送陈天与知徽州》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也是韩元吉个人情感和理念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政治理想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