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子师守婺州

功名相望十年前,白首官曹仅接联。
良玉要须更九火,明珠那得閟重泉。
清风遂作双溪咏,老手悬知剧郡便。
奏课不妨聊第一,归来更着祖生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韩子师守婺州》是宋代诗人韩元吉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职责的期望,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韩元吉(1118年—1187年),字无咎,号南涧,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开封雍丘(今河南开封)人。他的词作风格以抒发山林情趣为主,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他不仅是一位词人,也是一位学者,曾与吕祖谦讲读于德清慈相寺。在政治生涯方面,韩元吉曾任龙泉主簿、建安县知事及建安知府等职,后官至吏部尚书。
  1. 诗作原文
    功名相望十年前,白首官曹仅接联。良玉要须更九火,明珠那得閟重泉。清风遂作双溪咏,老手悬知剧郡便。奏课不妨聊第一,归来更著祖生鞭。

  2.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诗歌开篇即用“功名相望十年前”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即将开始新旅程的祝福。
  • 意象使用:“白首官曹仅接联”中的“白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晚境,而“官曹”则体现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责任。
  • 情感表达:诗歌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职责的期望。尤其是“清风遂作双溪咏”,这里的“双溪咏”可能是指吟咏自然美景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主题深化: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即将离开的简单送别,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
  1. 历史背景
  •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文人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学问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文化氛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也对诗歌的风格和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人往往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这也体现在韩元吉的诗词中。
  1. 文化价值
  • 通过对《送韩子师守婺州》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朝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这不仅有助于研究宋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也对认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心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该诗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其艺术价值也值得肯定。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质。
  1. 社会影响
  • 在社会层面,《送韩子师守婺州》所传达的情感和理念,对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卓越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 在教育领域,这首诗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韩元吉的这首《送韩子师守婺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更是宋代文人群体文化特色的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了解到韩元吉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学术成就,还可以窥见宋代社会的风貌和当时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