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复凶终事久知,岂知圣断不逾时。
小儒未叹周南滞,但喜逢人敢说诗。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文学作品的介绍,但具体的作品名称是“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得小诗十首”并非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信息或分析。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该作品的信息或背景,我将很乐意帮助解答。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然后把握诗中重要意象,最后结合注释及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联写诗人对圣政更新诏书的欣慰之情;颔联点出诏书的内容是告讦之罪;颈联写小儒未叹周南滞与诗人喜逢人敢说诗相映成趣;尾联用典表明诗人虽不敢直言,但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①恶复凶终:指恶行终归恶果。②小儒:指小官或书生。③敢说:胆大,敢于说话。④周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圣朝遂失诛元载,公议犹能去霍山。 落胆徒闻温御史,不知睿意在群奸。 ``` 注释: - 圣朝:指宋朝朝廷。 - 遂失诛元载:于是失去了诛杀元载的机会或机会。 - 公议犹能去霍山:公议(众人的看法)还能去除霍山(霍山可能指的是霍光)。 - 落胆:感到恐惧或担心。 - 温御史:指桓温。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当时朝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第一首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 圣朝遂失诛元载,公议犹能去霍山。 注释:圣朝的政事得到了更新和纠正,皇帝发布了诏书,宣布要惩治那些诽谤他人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告讦罪”。然而,元载(719-763),唐代著名宰相,因被揭发贪污受贿而被处死。他的罪行被揭发出来后,人们感到震惊。然而,在朝廷中,一些人仍然认为应该继续追究他的罪行。这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一样,虽然已经倒塌了,但是仍然矗立在那里
【解析】 1.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圣政更新,诏书正告。因得小诗十首:得到一些小诗。 2. 元祐诸公秉国均:元祐诸公,指苏轼、司马光、吕公著等。秉国均,治理国家平等公正。 3. 诏条先请惠吾民:诏条,皇帝的命令;先,首先,第一;惠吾民,使百姓受益。 4. 孤雏腐鼠何劳逐,准拟朝廷政事新:孤雏,指孤儿;腐鼠,比喻无能之辈;何劳,何需;驱赶,赶走;朝廷政事,指朝中的事务。 【答案】
【注释】圣政:指皇帝的统治。诏书:皇帝颁布给臣民的文书。因得小诗十首:因得,因为。因得到一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颂扬宪宗新即位时所写。宪宗即位后,曾下诏:“朕之不逮,用成先帝之遗谋。”意思是说,宪宗虽然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先帝遗留下来的事业,但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仍要继续努力,“以继其志”。因此,本诗就是对宪宗即位的赞颂。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四句,是说新皇帝即位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意思是:皇帝圣明,更新法令,诏书谴责揭发罪行的人。这句诗中的关键词有圣政、诏书。“圣政”即皇帝圣明,“诏书”是皇上颁布的文告。这两句的意思是:皇帝圣明,更新法令,向揭发罪行的人宣示。 “献可争先诋荆国,莹中居首论莆阳”,意思是
【注释】圣政:圣明的政事。羔雁:比喻贤人或人才。藻鉴:比喻君主。渠:他,指自己。泾渭:泾水和渭水。古代关中一带以泾水为界,其东为渭水,以西则泾水,泾渭不分。急士:急于求贤。侯雍齿:《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刘邦封雍齿为什邡县令,后雍齿反叛,刘邦欲烹之,樊哙进谏说:“且臣闻勇略智术之士,乃命一人,足使彼安矣。”刘邦于是赦雍齿。得贤端可吏朱云:汉朝初年,朱云在长安当卫士。文帝从上林苑回来经过朱云家
注释与赏析: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1. 这首诗是作者在接到新的诏书后,对那些被指控为“告讦”的人所写的回应之作。"告讦"是一种诬告他人的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且有害的行为。 2.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他认为这些被告讦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3. “刺字几漫冠欲尘”,这句诗描绘了那些被指控的人的形象
注释:谁让荆棘满路生,原来是雷州司户的过错。我同情阳陆真天命,却看不到公平正义开。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懑之情。诗人通过对雷州的描绘,暗示了官场的混乱和政治的黑暗。同时,诗人通过对阳陆的同情,表达了对真天命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