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会兴庆池二首其一

元巳开樽处,垂萝碧洞前。
绮罗明浩渺,台榭插漪涟。
曲水来如篆,轻桡去若仙。
春寒芳意晚,未见柳飞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会兴庆池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韩琦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1. 作者介绍
  • 韩琦,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辞华丽著称,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元巳开樽处,垂萝碧洞前。绮罗明浩渺,台榭插漪涟。曲水来如篆,轻桡去若仙。春寒芳意晚,未见柳飞绵。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里一个典型的聚会场景。”元巳”指的是春季的第三个巳日,即三月三日,而“开樽处”则指酒宴之地,“垂萝碧洞前”则形容宴会场所周围绿意盎然,环境宜人。
  • 景物描写:诗中“绮罗明浩渺,台榭插漪涟”形象地描述了水面宽广、波光粼粼的景象,以及台榭(楼台)与水面相映成趣的美丽画面。
  • 情感表达: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春寒芳意晚,未见柳飞绵”更是点明了时令虽好,却因天气寒冷未能欣赏到柳絮飞舞的美好景象,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味和深度。
  • 艺术手法: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修饰语和比喻手法,如“明浩渺”、“插漪涟”等,使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同时也体现了韩琦在诗歌艺术上的高超技巧。
  1. 文化背景
  • 《上巳会兴庆池二首其一》创作于宋代,这个时期中国文人的生活与政治紧密相连,诗歌常常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文化特色和个人感受。
  1. 历史意义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研究宋代社会风俗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

《上巳会兴庆池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及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