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蒙遇风

草白岗长暮驿赊,朔风终日起平沙。
寒鞭易促鄣泥跃,冷袖难胜便面遮。
迥岭卷回云族破,远天吹入雁行斜。
土囊微乞缄馀怒,留送归程任摆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紫蒙遇风》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韩琦之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的苍茫与辽阔,以及戍边士兵艰苦的生活状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琦:字稚圭,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有”韩公”之称,是北宋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诗作,更在于他能够将政治理念融入诗文之中,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诗句解析:诗中的“草白岗长暮驿赊”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艰辛;“朔风终日起平沙”则形容寒风在沙漠中吹拂的场景,给人以凄凉之感;“寒鞭易促鄣泥跃,冷袖难胜便面遮”形象地刻画了士兵们抵御风沙的艰难,其中“寒鞭易促”暗示了严寒气候下,士兵需要用鞭子驱赶飞扬的沙尘;“冷袖”则反映了士兵们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辛苦劳作与不易。
  • 译文:草色已枯的长岗上的暮时驿站显得有些萧条。整日都在寒风中刮过沙漠。寒冷的鞭杆容易推动地面的沙子跳跃起来,而单薄的衣袖难以抵挡飞沙扑面的侵袭。山岭回环如同被风吹散的云团消散,远天中的雁阵被风吹得弯曲。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韩琦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描写边塞的自然景观,传达了戍边士兵的孤独与辛酸。同时,诗中所表现的边塞风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边疆生活的窗口。
  • 文化价值:该诗不仅是韩琦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宋代文人对于边疆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记录。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韩琦的《紫蒙遇风》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更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