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圃萧疏有废台,登高留客此徘徊。
几年埋没荒榛满,今日崔巍宴席开。
一境山川俱入眼,重阳风物尽宜杯。
坐中不劝犹当醉,菊蕊浮香似拨醅。
登抱螺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抱螺台》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作品。韩琦(922—980),字稚圭,号赣溪,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枢密使、宰相,封魏国公,其诗作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尤以豪放派见长。《登抱螺台》作为韩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登抱螺台》体现了韩琦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坏圃萧疏有废台”不仅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更隐含了对过去政治斗争的反思和对现状的忧虑。通过“登高留客此徘徊”的描写,表达了他希望与友人共商国家大事的心情。同时,诗人将“几年埋没荒榛满”,与“今日崔巍宴席开”形成对比,反映了他对恢复繁荣景象的期待。
这首诗也展现了韩琦的文学才华。在艺术表现上,《登抱螺台》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特别是“一境山川俱入眼,重阳风物尽宜杯。”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韩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因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被后人广泛传颂。如《登抱螺台》,不仅是韩琦文学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登抱螺台》是韩琦作品中的杰作,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韩琦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