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锦堂赏新牡丹

欲集珍丛称此堂,春来栽槛首花王。
连砧不动开犹少,对酒多情格自强。
白昼已凌乡锦色,清阴宜接讼棠芳。
娱宾一奉笙歌赏,从此香名岁月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昼锦堂赏新牡丹》是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韩琦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琦简介:韩琦,字稚圭,号赣叟,宋相州安阳(今河北省安阳市)人。韩琦在北宋时期以政治才能闻名,曾担任过枢密使等重要职务。他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尤其在仁宗时期,他多次上书提出改革建议,力主整顿吏治、缓减税赋,对稳定政局起到了积极作用。
  • 诗歌风格:韩琦的诗文多反映其政治立场和思想理念,同时,他在诗歌中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体现出诗人的才华与气质。
  1. 诗歌原文
    欲集珍丛称此堂,春来栽槛首花王。
    连砧不动开犹少,对酒多情格自强。
    白昼已凌乡锦色,清阴宜接讼棠芳。
    娱宾一奉笙歌赏,从此香名岁月长。

  2.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昼锦堂赏新牡丹》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和精炼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芍药”、“连砧”等意象丰富了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春天的庭院之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欣赏。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也相对活跃。
  • 作者境遇:韩琦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臣,其仕途经历颇为坎坷。然而,无论在何种境遇下,他都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社会影响:韩琦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昼锦堂赏新牡丹》不仅展现了韩琦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现代文学研究和鉴赏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