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相台闵稼

淫雨农畴害复收,彼何恩厚此何仇。
高田谷穗拖牛尾,卑地庄窠没兽头。
稔社彻宵喧鼓乐,灾居无日苦饥流。
如云祸福关为政,安得丰凶在一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申相台闵稼》是一首宋代诗人韩琦创作的古诗,表达了他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评。以下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琦: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宰相,为政清廉,有“忠臣”之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文学上亦有所成就。
  1. 诗歌原文
  • 淫雨农畴害复收,彼何恩厚此何仇。
  • 高田谷穗拖牛尾,卑地庄窠没兽头。
  • 稔社彻宵喧鼓乐,灾居无日苦饥流。
  1. 诗意赏析
  • 淫雨农畴害复收:描述连日的暴雨使农作物无法收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被破坏的痛心。
  • 彼何恩厚此何仇:通过反问的形式,揭示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指责统治者对农民的不公待遇。
  • 高田谷穗拖牛尾:比喻低洼地区的庄稼被淹,损失惨重;而高地的庄稼虽然也受灾,却相对好一些。
  • 卑地庄窠没兽头:进一步描绘了灾害对不同地势的影响,低洼地区几乎被完全淹没,而地势较高的地方虽受淹但损失相对较小。
  • 稔社彻宵喧鼓乐:描述了丰收时节人们的喜悦,与前面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统治者忽视民生的讽刺。
  • 灾居无日苦饥流:表达了灾区居民长期忍受饥饿的痛苦,以及对政府缺乏救济措施的愤怒。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据考证,韩琦创作此诗的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前后)。
  • 社会状况:当时北宋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农民生活困苦,自然灾害频发。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通过对高低田地的不同受害程度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灾害给不同地域带来的不同影响。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强烈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1. 文化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
  • 启发后人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激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

《庚申相台闵稼》不仅是一首反映农民疾苦和政府责任的政治抒情诗,也是韩琦文学才华的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从中汲取关于如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