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还喜叩禅诠,顿觉襟怀鄙吝捐。
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
我縻东府成衰叟,君向西湖即洞天。
且缓归期时一笑,及瓜趋阙动三年。
留崔公孺国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崔公孺国博》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作品,全文如下:虚亭还喜叩禅诠,顿觉襟怀鄙吝捐。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我縻东府成衰叟,君向西湖即洞天。且缓归期时一笑,及瓜趋阙动三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号赣叟。宋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琦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右司谏、枢密直学士等,与范仲淹、富弼等共同参与政治活动。他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仁宗时期,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多反映其政治生涯和生活感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诗意解读:诗的开头“虚亭还喜叩禅诠,顿觉襟怀鄙吝捐”,描绘了诗人在清幽的亭中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诗人置身于此,仿佛在佛学启迪下,内心摒弃了世俗的偏见和杂念。接下来的“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时光,享受彼此的陪伴。
作品评价:韩琦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留崔公孺国博》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与友人相聚之乐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