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与诸亲会别桥驿

邮馆侵晨举别觞,一时佳节遇重阳。
莫悲白首分行袂,且伴黄花入醉乡。
旅雁带霜横寒阵,香萸和露贮宫囊。
诸君送我无多念,病质将休昼锦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与诸亲会别桥驿》是宋代韩琦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韩琦(980年—1051年),字稚圭,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封魏国公。他的一生经历了宋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其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但文学造诣却非常高超。
  • 文学贡献:韩琦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诗作最为著名。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赞誉。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邮馆侵晨举别觞,一时佳节遇重阳。莫悲白首分行袂,且伴黄花入醉乡。旅雁带霜横寒阵,香萸和露贮宫囊。
  • 译文:清晨邮馆举杯饯行,恰逢佳节遇重阳。莫叹白发添新愁,且伴黄菊入醉乡。旅雁飞过带霜寒风,香萸采摘满园清香。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作者正担任枢密副使。
  • 创作地点:该诗可能为当时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诗人韩琦在重阳节与亲友们聚会时所作。
  • 社会环境:北宋初期,国力强盛,文治武功并举,但朝政内部矛盾重重,外患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常常借诗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作者在重阳节与亲友们的聚会场景和个人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 语言风格:韩琦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考究,富有音乐感。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
  • 意象运用:诗中的“黄花”象征着秋天的菊花,代表了高洁的品质;“旅雁”、“霜”等意象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壮美的氛围。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层次感。
  1. 文化价值
  • 传承中华文化:《重九与诸亲会别桥驿》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 启发现代文学创作:韩琦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因此,通过对他的诗歌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韩琦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作不仅在宋代受到重视,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后世评价:韩琦的诗歌在历史上有着较高的评价,许多诗篇被后人传颂不衰。如南宋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曾提到韩琦的诗歌:“余读韩魏公集,颇喜其语意高远。”这表明韩琦的诗歌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重九与诸亲会别桥驿》作为韩琦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诗歌才华,更深刻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为现代人的生活与思考带来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