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席上

去年西洛过中秋,正怯清光刺病眸。
此夜北都逢好月,喜延嘉客上高楼。
真居自与风尘绝,雅句须穷造化搜。
但引流霞歌白雪,岂殊身在广寒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席上》是一首描写中秋节夜晚的节序词,它通过婉转而含蓄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夜晚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中秋席上》的创作背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秋节,而是在一个特别的暴雨之夜。这一背景增添了词作的神秘感和艺术魅力。
  2. 内容概述:全词以“雨里中秋”为题材,通过对风雨中的月亮、玉兔捣药、嫦娥起舞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于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其中,开头二句“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巧妙地揭示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意义与现实的落差。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词人采用了委婉而细腻的手法,将中秋夜晚的风雨景色以及文人雅集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词中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为超凡脱俗。
  4. 文化价值:《中秋席上》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以及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向往。此外,这首词也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传颂不衰。

《中秋席上》以其独特的创作背景、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了解,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到见解,还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