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晚登骑山楼

萧疏嘉节得阳重,病守西园此又逢。
且奉宾欢穷胜事,莫悲秋色动衰容。
管喧银字凌歌席,菊碎金铃上醉钟。
何必更临高处会,北楼深古近骑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晚登骑山楼》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的盛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对自然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韩琦是一位杰出的宋代政治家和诗人。其作品多以表达壮志豪情为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诗歌原文:在这首诗中,韩琦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句“西北高楼供四望,登高良辰记重阳”便体现了这一点,不仅描绘了楼的高度和视野的开阔,也表达了对这一美好时刻的记忆。
  3. 艺术手法: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进行描写,韩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此外,诗中的“管喧银字凌歌席,菊碎金铃上醉钟”等句,更是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欢声笑语之中,感受到了节日的热烈气氛。
  4. 情感表达:韩琦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5.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纯粹的文学作品,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庆祝。

《重九晚登骑山楼》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一次深情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