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同上巳

清明池馆足游人,祓禊风光共此辰。
晋俗浮觞存胜事,汉宫传蜡宠邻臣。
若云荒政宜蕃乐,是使熙台失众春。
应候从来多甚雨,几时膏泽慰斯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同上巳》是宋代诗人韩琦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代,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韩琦简介:韩琦,宋相州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他以仁宗天圣五年进士身份入仕,历任右司谏、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务,与范仲淹并称“韩范”。
  • 政治生涯:韩琦的政治生涯颇为丰富,曾进枢密直学士、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一同在兵事间名重一时。庆历新政时期,他曾参与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运动,后因支持新法而罢官。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清明同上巳》全文如下:“清明池馆足游人,祓禊风光共此辰。晋俗浮觞存胜事,汉宫传蜡宠邻臣。若云荒政宜蕃乐,是使熙台失众春。应候从来多甚雨,几时膏泽慰斯民。”
  • 诗句解析:诗中的“清明池馆”,描述了清明时节人们游览的场景;“祓禊风光共此辰”,则表达了人们在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中进行除病祈福的活动;“晋俗浮觞存胜事”和“汉宫传蜡宠邻臣”,反映了古代人们通过祭祀和宴饮来庆祝节日的习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持续降雨带来的不便的担忧。
  1. 作品风格
  • 严谨工整:韩琦的诗歌以严谨工整著称,其《清明同上巳》在结构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押韵的运用以及平仄的把握都十分到位。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古人风俗的回顾,传达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韩琦作为宋代的重要文人,其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宋代乃至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他的《清明同上巳》等作品,成为了后世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
  •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韩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行为及诗文都体现了一位正直而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形象。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明同上巳》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节日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