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第同赏芍药

芍药名高致亦难,此观妖艳满雕栏。
酒酣谁欲张珠网,金钿偏宜间宝冠。
露裛更深云髻重,蝶栖长苦玉楼寒。
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第同赏芍药》是北宋著名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描绘了牡丹的娇艳和美丽,还反映了作者对政治、民生的深切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维扬嘉种发清和,灼灼吾园盛孰过。
  • 红玉斗成楼突兀,白云争簇髻巍峨。
  • 仙容世必推茅岭,醉艳人谁敌苧萝。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韩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曾担任宋朝的枢密使和宰相等要职。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仁宗时期,当时的政治氛围与文人的生活状况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 诗歌鉴赏
  • 描写手法:韩琦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芍药的美丽,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来增强诗意,如“露裛更深云髻重”、“蝶栖长苦玉楼寒”等,形象地描绘了芍药在夜色中的美态。
  • 主题表达:诗中不仅赞美了芍药的美丽,也隐含着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例如,“仙容世必推茅岭,醉艳人谁敌苧萝”两句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和文人雅事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政治局势的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珍品。
  • 历史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意象,如“红玉”、“白云”,以及“珠网”、“金钿”,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深意,体现了韩琦深厚的文学功底。
  • 韵律和谐:七言律诗的格式严谨,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韩琦的《北第同赏芍药》不仅是一首描写芍药美丽的古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反映时代风貌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