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蜀僧希肇往云居

邂逅他乡识,艰难此地逢。
扁舟逆春水,一钵趁晨钟。
便欲依风穴,宁辞上雪峰。
老禅行履处,着眼看机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蜀僧希肇往云居》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韩驹(生卒年不详),字子苍,号陵阳先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仙井监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徽宗政和初年通过献颂补假将仕郎的身份进入官场。他在仕途中逐渐崭露头角,以才华和学识受到重用。

  2. 创作背景:韩驹与苏辙学诗并深受其影响,其诗歌风格酷似储光羲。他的诗歌多表现对人生、山水以及禅宗思想的感悟和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诗歌原文及翻译

  • 邂逅他乡识:在异乡偶遇,彼此相知。
  • 艰难此地逢:在艰难的境遇下,得以相逢。
  • 扁舟逆春水:小船逆流而上,春天的水波荡漾。
  • 一钵趁晨钟:一钵饭随晨钟声而来,形容行旅匆忙。
  • 便欲依风穴:想要找到风穴,意喻寻求心灵的归宿或灵感之地。
  • 宁辞上雪峰:宁愿攀登到雪峰之顶,比喻追求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 老禅行履处:行走在老禅师的修行道路上,意味着深入探讨禅宗的机锋和道理。
  • 著眼看机锋:关注并洞察事物的深层意义,如禅宗中的“机锋”。

《送蜀僧希肇往云居》不仅是韩驹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代表了宋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和哲学深层次的探索和追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