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戏赵德夫

西来有客共征途,不恨维舟日日孤。
爱子清明似秋月,当涂见了又芜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芜湖戏赵德夫》是宋代诗人韩驹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韩驹作为宋代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富含深刻的情感表达。韩驹在宋徽宗政和初年以献颂补假将仕,这显示了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芜湖戏赵德夫》中“西来有客共征途,不恨维舟日日孤”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孤独画面。诗人通过“西来有客”这一意象,传达出自己对于远方的游子身份的认同,而“不恨维舟日日孤”则透露出一种对漂泊生涯的豁达心态。这种心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诗中“爱子清明似秋月,当涂见了又芜湖”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里的“爱子”指诗人的孩子,“清明”和“秋月”则是典型的意象,分别代表了孩子的纯真和季节的清新,而“当涂见了又芜湖”,则意味着每次见到这些景象都像是回到了故乡,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始终如一。

《芜湖戏赵德夫》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它更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悲凉与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尤为常见,它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深厚的情感修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芜湖戏赵德夫》作为韩驹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去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