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太平宰相

万里青霄发轫时,骅骝绝足看奔驰。
太平宰相何人识,惟有巫咸得预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太平宰相》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贤能宰相的赞美。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韩驹,字子苍,号陵阳先生,宋仙井监人。徽宗政和初年,以献颂补假将仕郎,召试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
  • 他历任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与三馆士分撰亲祠明堂、圆坛、方泽等乐曲,后迁中书舍人并兼权直学士院。
  • 韩驹在高宗即位后知江州,卒于抚州。
  1. 诗句原文
    万里青霄发轫时,骅骝绝足看奔驰。
    太平宰相何人识,惟有巫咸得预知。

  2. 诗歌鉴赏

  • 意象丰富:《咏太平宰相》中的“万里青霄”和“骅骝绝足”,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动物比喻,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贤者才能得以施展的渴望。
  • 寓意深远:通过“太平宰相何人识,惟有巫咸得预知”这一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识别和重用的深切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选拔人才的困难。
  • 语言简练:“万里青霄发轫时,骅骝绝足看奔驰。”两句诗不仅意境宏大,而且富有音乐性,通过对骏马奔驰的描绘,隐喻了贤者的迅速崛起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1. 文化背景
  • 《咏太平宰相》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关注,也体现了他们的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韩驹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他在官场中经历了升迁和挫折,因此对贤能宰相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注贯穿了他的文学创作。
  1. 历史意义
  • 此诗不仅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 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学成就,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社会影响
  • 《咏太平宰相》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 该诗的传播和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在诗词歌赋中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咏太平宰相》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社会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