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里人陈会往见江西漕使

劝君少留持一觞,与君乡里皆陵阳。
儿童共戏苦盐岸,老大相逢乌石冈。
拾遗平生丈人行,拊我谓我能文章。
岂知今无一丝长,但馀颠华面颜苍。
君行往见玉节郎,感时忧国歌慨慷。
饷师十万西平羌,笑我挟策山中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里人陈会往见江西漕使》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韩驹,字子苍,号东篱,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韩驹的这首诗以其深情厚谊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以及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诗中“劝君少留持一觞”一句通过劝酒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送里人陈会往见江西漕使》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重视,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韩驹在诗中还运用了一些生动的形象和意象,例如“儿童共戏苦盐岸”和“老大相逢乌石冈”等,这些形象和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描写,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对于故乡和友人的深厚情感。

韩驹的这首《送里人陈会往见江西漕使》不仅是一首表现友情的佳作,还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思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抒情方式和创作特点,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情感与友谊的重要启示。

通过对《送里人陈会往见江西漕使》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韩驹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对人性、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