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秋正宫

明轩快目。正雨过湘溪,秋来泽国。波面鉴开,山光淀拂,竹声摇寒玉。鸥鹭戏晚日,芰荷动,香红蔌。千古兴亡意,凄凉扬□舟,望迷南北。
仿佛烟笼雾簇。认何处、当年绣毂。沉香花萼事,潇然伤□,宫殿三十六。忍听向晚菱歌,依稀犹似新番曲。试与问,如今新蒲细柳,为谁摇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江秋正宫》是金代韩玉创作的一首词作,它描绘了秋雨过后湘溪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分析:

  1. 作品背景与作者信息
  • 时代背景:《曲江秋正宫》创作于金代,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在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文学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金朝统治者大力提倡汉文化的恢复和推广,促进了诗词等文艺形式的繁荣。
  1. 词作内容与主题
  • 自然景观:词中描绘了雨过湘溪后的自然景象,水面如镜、山光淀拂、竹声摇寒玉等,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这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湘溪之中。
  • 历史沉思:通过对荷花、鸥鹭等元素的描绘,词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荷花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而鸥鹭则暗示着历史的兴衰更替。
  1. 艺术特色与价值
  • 意境创造:韩玉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和寓意。他的词作往往能够通过寥寥数笔,将复杂的情感和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的词作之一,《曲江秋正宫》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倾向,还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它的流传和影响证明了中国古代诗词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曲江秋正宫》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韩玉成功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历史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