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冯亚寄进士孙磻

闲思生白发,懒更把菱花。
久别何州住,相寻恐路差。
独飞伤塞雁,会宿羡林鸦。
犹得君为友,时过老母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冯亚寄进士孙磻》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代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999年)。这首诗通过魏野对友人孙磻的思念与关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是宋初著名的隐逸之士。魏野在真宗时期曾受到皇帝的召见,但最终选择隐居,不为官。他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征为他在文学创作中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1. 诗歌原文
    闲思生白发,懒更把菱花。
    久别何州住,相寻恐路差。
    独飞伤塞雁,会宿羡林鸦。
    犹得君为友,时过老母家。

  2.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和冯亚寄进士孙磻》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孙磻的深深怀念。诗中的“闲思生白发,懒更把菱花”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塞雁”“林鸦”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既衬托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季节的变化。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该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描绘反映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 结构布局:全诗遵循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韵律美。

魏野的《和冯亚寄进士孙磻》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