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闲望

水阁闲登望,郊原欲刈禾。
坏檐巢燕少,积雨病蝉多。
砧隔寒溪捣,钟随晚吹过。
扁舟何日去,江上负烟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闲望》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朴实的田园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魏野(公元960—1019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一生乐耕勤种,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
  • 生活与创作:魏野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与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等名交游,他的诗作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其诗风清淡朴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真挚感受和深刻理解。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水阁闲登望,郊原欲刈禾。坏檐巢燕少,积雨病蝉多。砧隔寒溪捣,钟随晚吹过。扁舟何日去,江上负烟蓑。

  • 译文:在水阁上悠闲地登高远望,郊野的原野想要收割稻谷。破败的屋檐下,燕子很少停留;连绵的雨水使得病恹恹的蝉鸣声更甚。砧石隔着寒冷的小溪被敲打,随着傍晚的风吹过。何时才能离开扁舟,乘着江上的微风,背负着烟色的渔蓑?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艺术特色:《暮秋闲望》通过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水阁上,人们悠然远望,田野里,稻谷待收。残破的屋檐、稀少的燕子、缠绵的蝉鸣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却又带着些许凄凉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精细刻画,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他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季节的自然变化,更是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代。诗人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既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也面临着各种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魏野的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 地理环境:陕州地处黄河中游,这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非常适合文人墨客吟诗作画。魏野在这里的生活和他的诗作一样,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魏野的《暮秋闲望》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古典文学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在忙碌而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静下心来读一读魏野的《暮秋闲望》,或许能够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满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