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桃林尉史温

知韫才能负壮心,莫嗟作尉尚湮沉。
幽求起去登台席,居易徵来入翰林。
望气台边桑柘密,弃繻关畔水云深。
怜君况是徵君后,闲拟秋凉策杖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赠桃林尉史温》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魏野(960年—1019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今河南陕县)人。他是宋初著名隐逸之士,真宗时期受到朝廷的召见,但最终没有接受官职。他的卒谥为“著作郎”。
  1. 诗词原文
  • 知韫才能负壮心,莫嗟作尉尚湮沉。
  • 刘幽求起去登台席,白居易征来入翰林。
  • 望气台边桑柘密,弃繻关畔水云深。
  • 怜君况是徵君后,闲拟秋凉策杖寻。
  1. 诗歌解析
  • 首两句:“知韫才能负壮心,莫嗟作尉尚湮沉。”这两句表达了对史温才华的认可及对他目前职位不高的安慰,暗示史温怀才不遇,但他的志向和才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施展。
  • 第三句:“刘幽求起去登台席,白居易征来入翰林。”这两句以历史人物刘玄佐和白居易为例,说明只要有才能和机遇,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也暗示了魏野自己虽然隐居,但仍关注政治,期待有朝一日能参与国家大事。
  • 第四句:“望气台边桑柘密,弃繻关畔水云深。”这两句描写了桃林附近的景象,桑树茂盛,水云缭绕,象征着一种清幽、远离尘世的境界。
  • 最后两句:“怜君况是徵君后,闲拟秋凉策杖寻。”这两句表达了对史温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魏野希望与史温一起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通过《寄赠桃林尉史温》,魏野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远的志向,还体现了他对友情、理想和政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抒情,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