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闰师禅庭双竹

离丛并长对禅扃,乍见翻疑是一茎。
我恨与师居隔郭,他生愿似此君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闰师禅庭双竹》是宋代著名诗人魏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生于公元967年,卒于1042年,是一位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致和表达个人情感。在文学史上,魏野以其独特的诗风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
  1. 诗歌原文
    离丛并长对禅扃,乍见翻疑是一茎。
    我恨兴师居隔郭,他生愿似此君生。

  2. 诗意解析

  • 离丛并长对禅扃:描述了两株竹子生长在一起,相互依偎,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 乍见翻疑是一茎:这里的“一茎”可能指的是竹子的根部相连,或者是诗人初次见到这种景象时产生的惊喜之情。
  • 我恨兴师居隔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远方、无法亲自参与竹林美景而产生的遗憾。
  • 他生愿似此君生:诗人希望在来世能够像这竹子一样,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同欣赏彼此的美好。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通过“离丛并长”、“乍见翻疑”、“我恨兴师”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和诗人的心理活动。
  • 语言质朴:诗句简练而不失深意,体现了魏野诗风中的朴实无华。
  1. 历史意义
  • 《题闰师禅庭双竹》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佳作,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题闰师禅庭双竹》不仅展现了魏野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宋代享有盛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