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长沙高善时醉月堂

乱山岑秀绕湘坟,君筑茅堂底处村。
蛮国戈矛真梦幻,醉乡风露别乾坤。
平生不负南楼兴,何日能同北海尊。
聊欲挥毫书楚些,凭君招取独醒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长沙高善时醉月堂》是北宋诗人谢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高善时所筑的茅堂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谢薫(1074~1116),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字幼槃,号竹友,临川人。尽管曾科举不第,但他并未放弃文学创作,著有《竹友集》,其中以诗作最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乱山岑秀绕湘坟,君筑茅堂底处村。
    蛮国戈矛真梦幻,醉乡风露别乾坤。
    平生不负南楼兴,何日能同北海尊。
    聊欲挥毫书楚些,凭君招取独醒魂。

  2. 诗歌解析

  • 景象描绘:诗歌开篇即描绘了高善时所建造的茅堂周边的自然景观,乱山上的山峰秀丽,环绕着湘坟,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 人生理想: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平生不负南楼兴”,意味着诗人一生都在追求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 时间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能够实现理想生活的渴望,“何日能同北海尊”,暗示了对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期待。
  • 自我反思:通过“聊欲挥毫书楚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于精神独立空间的渴望,希望借助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寄题长沙高善时醉月堂》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它展示了一个文人对于自然美、生活哲理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