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
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钵囊。
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净坊。
鉴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缰。
邀我供煮饼,心地陡清凉。
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
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
夏港僧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港僧舍》是宋代诗人魏了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作者的文学修养与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下面将深入分析《夏港僧舍》:
诗歌原文:
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
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钵囊。
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净坊。
鉴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疆。
邀我供煮饼,心地陡清凉。
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
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诗歌赏析:《夏港僧舍》通过描绘诗人在炎热夏日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僧人的交流体验,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净化的境界。诗中“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形象地描绘了酷暑难耐的情景,而“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则透露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物外的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禅意,即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清净之地。
创作背景:作为宋代诗人,魏了翁的创作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文化氛围相对低迷,但这一时期的文化名人仍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追求,反映出文人的精神风貌。《夏港僧舍》的创作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夏港僧舍》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魏了翁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