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叔母生日

人道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儿今如许,才觉三十九年非。昨被玉山楼取,今仗牛山挽住,役役不知疲。自己未能信,漫仕亦何为。
亦何为,应自叹,不如归。问归亦有何好,堂上彩成围。上下东冈南陌,来往北邻西舍,逖地看儿啼。富贵适然耳,此乐几人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赵熙的作品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辈的尊重和敬爱。赵熙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的词作在政治生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晚年后却选择了以词的形式来表达个人情感。

赵熙通过此词向叔母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词中提到“生前生后无际,何法款鸿濛”,展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依恋之情。其次,该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尊老敬老风尚。在传统观念中,长辈尤其是女性长辈往往被赋予较高的尊重,赵熙通过对叔母生日的庆祝,间接表达了这种社会风尚。此外,赵熙的词作中透露出一种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他在词中提到“海水一泓绿,摇荡酒杯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平和的情感。最后,从艺术角度来看,赵熙的这首《水调歌头·生日》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融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赵熙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词作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