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楼前客。数从前、几般契分,更谁同得。尚记流莺催人去,又见莎鸡当夕。叹天运、相煎何急。幸自江山皆吾土,被南薰、吹信还相逼。临大路,控长策。
向来风月苏家笛。问天边、玉堂何似,黄冈秋色。万事无心随处好,风定一川澄碧。些个事、非公谁识。我亦年来知此意,但聪明、不及于前日。谁为我,指无极。
贺新郎 · 和许侍郎奕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了翁的《贺新郎·和许侍郎奕韵》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宋代词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以下是作品的介绍:
作品原文:千里楼前客。数从前、几般契分,更谁同得。尚记流莺催人去,又见莎鸡当夕。叹天运、相煎何急。幸自江山皆吾土,被南薰、吹信还相逼。临大路,控长策。向来风月苏家笛。问天边、玉堂何似,黄冈秋色。
主题思想:该词以“贺新婚”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新婚夫妇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该词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流莺”、“莎鸡”等,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和感叹。同时,词中多次使用“何急”、“何似”、“何似”等反问句式,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化背景: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为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为其创作提供了灵感。
《贺新郎·和许侍郎奕韵》是魏了翁的一首代表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也可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