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卜者魏易斋

伯阳曾著易参同,尽夺阴阳造化功。
白玉五城人可到,黄金一鼎道无穷。
先生救世心良苦,后派多才命必通。
魏本大名名易显,子明且为筮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卜者魏易斋》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 生平:他是江西信州弋阳人,担任六部侍郎,因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文才而著称。他的学识广博,通晓“六经”,涉猎百家之书,其诗词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1. 诗歌原文
  • 全文:伯阳曾著易参同,尽夺阴阳造化功。白玉五城人可到,黄金一鼎道无穷。先生救世心良苦,后派多才命必通。魏本大名名易显,子明且为筮江东。
  • 解释:诗中通过描述古代哲学家对《周易》的解读,表达了作者对魏易斋深厚的敬意。他称赞魏易斋不仅精通《易经》,还具备挽救世界的能力,并预示了魏易斋未来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作品鉴赏
  • 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伯阳”指的是老子,他所著的《道德经》中包含了深刻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谢枋得在此诗中借用这一典故,赞扬魏易斋对太极、阴阳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文学价值:此诗采用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哲理的结合,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诗人通过赞颂一位有识之士来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人,谢枋得可能因政治变故或国家危难而创作此诗,以表达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希望。
  1. 名家点评
  • 历代评论:历代学者对谢枋得的诗词评价颇高,认为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 现代视角:现代学者从文学角度赏析这首诗,强调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深刻表达。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谢枋得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意义:诗中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历史情怀,对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激励人们深思人生和社会的责任。

《赠卜者魏易斋》不仅是一首赞美智慧和才华的诗歌,也是反映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切关怀的作品。它展示了宋代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境界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的学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和思想深度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