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相士郭少仙

崇兰生深林,澹泊一点芳。
江梅倚修竹,酝藉万斛香。
气骨抱金玉,精神贮冰霜。
若以色见我,照红还海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相士郭少仙》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生平: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出生于今浙江省临安县。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于嘉泰二年(1202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如皋主簿、饶州教授等职,并曾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
  • 作品:洪咨夔的作品包括《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1. 诗句原文
  • 崇兰生深林,澹泊一点芳。
    这句话描绘了崇兰花生长在深深的树林之中,虽然淡泊名利,却能散发淡淡的芬芳。
  • 江梅倚修竹,酝藉万斛香。
    这句诗以江梅和修竹为景,展现了梅花在竹子旁散发出的浓郁香气,如同蕴藏着无尽的生命力。
  • 气骨抱金玉,精神贮冰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坚毅精神的赞美,认为人的气质和精神可以像珍宝和冰霜一样珍贵。
  • 若以色见我,照红还海棠。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只凭外在的容貌来评价我,那么我就像春天里的海棠花一样,即使失去了鲜艳的色彩,也依然美丽如初。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赠相士郭少仙》约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多有涉猎自然景观和哲学思考。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洪咨夔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的追求。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洪咨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美。无论是崇兰花的淡泊,还是江梅的坚韧,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 人格追求:诗中的“气骨抱金玉,精神贮冰霜”反映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他认为人的品质和精神境界高于物质财富和外貌美,这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和激励。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洪咨夔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崇兰、修竹、江梅等,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人的品格比作宝石和冰霜,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赠相士郭少仙》不仅是洪咨夔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