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上饶

有句闲中得,应知百虑休。
麦天连涧冷,梅月夹山稠。
唤起陶潜醉,能消庾信秋。
朝端富鹓鹭,边琐少貔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上饶》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上饶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物的喜爱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以豪放派著名,影响深远。
  • 苏轼生于眉州眉山,是苏洵的儿子。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多次起伏,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杭州、密州等地。苏轼的文学作品广受欢迎,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 诗歌原文
    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平生倔强韩退之,文字犹为鳄鱼戒。石门之役万金耳,首鼠不为吾已隘。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劝农使者非常人,一言已破黎民骇。上饶使君更超轶,坐睨浮山如累块。髯张乃我结袜生,诗酒淋漓出狂怪。我作水衡生作丞,他日归朝同此拜。

  2. 诗歌内容解析

  • 自然景观描述:诗中通过描绘荆溪两岸的自然环境,如“愁三害”、“长蛟”等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不仅是对上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社会历史背景:诗中提到“石门之役”,这是一次重要的水利工程活动,展示了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劝农使者”的出现,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
  • 人物形象塑造:诗中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形象,如“髯张”、“我”等,塑造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对象,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诗通过“劝农使者”、“上饶使君”等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这里的“非常人”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超越常规、具有超凡洞察力的人,而“黎民”则是指普通的百姓。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思考。

《次韵上饶》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能够深入理解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