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山水便面绍之所作

春风绿遍林间木,想见晴岚扑闲屋。
山人琴剑未归来,知谁把我残书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山水便面绍之所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山水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一、诗歌原文

山光拂槛碧云暮,水色连天画图新。
坐客不知今夕事,争看月船来远津。

二、诗句解析

  1. 山光拂槛碧云暮: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山色在傍晚时分映照在栏杆上,如同碧云一般。这一句通过”拂”字的使用,传达了一种轻柔的感觉,仿佛是山光轻轻拂过栏杆,带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碧云暮”则形容天色渐晚,云雾缭绕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之情。

  2. 水色连天画图新: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美景。江水的颜色与天空相接,宛如一幅新的画卷。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江水的清澈,也暗示了江水与天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连天”一词强调了江水与天空的连接,使得整幅画面显得更加宏大而壮观。同时,”画图新”则表达了一种新鲜感,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幅未曾见过的新画卷,给人以惊喜和愉悦的感受。

  3. 坐客不知今夕事: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群客人围坐在一起,却似乎没有注意到周围正在发生的大事。这里的”坐客”指那些在座的宾客,他们或许因为沉浸在自己的兴趣或话题中而没有察觉到周围的环境变化。”不知今夕事”则表达了他们对当前时刻的忽视,可能是因为他们过于专注于自己的事务或者被其他事情所吸引。然而,这种忽视也可能让他们错失了一些美好的瞬间或机会。

  4. 争看月船来远津: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场景。当月亮从远方的江面上升起时,一群客人争相观看这一景象。这里的”月船”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它在水中倒映出来就像一艘小船。而”远津”则是指江边的一个渡口。这句话通过”争看”这个动作,表达了客人对月亮的喜爱,以及他们想要抓住这一刻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月亮的出现为江边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诗歌鉴赏

  1.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山光拂槛碧云暮”和”水色连天画图新”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对生命、时间、情感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意境的深远性让人深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语言优美: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和组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诗句之间相互衔接、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言的美感也是这首诗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3. 情感真挚:这首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其中的美好与价值,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种情感的真挚性让人感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四、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经常游历于西湖一带。他喜欢在湖山之中寻找灵感,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词之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次韵山水便面绍之所作》是苏轼以山水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这首诗不仅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