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龙池僧索诗

老僧口边生白醭,坐断诸方占幽独。
池中应有龙去来,好为朝昏打斋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阳龙池僧索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韩淲生平:韩淲(1152年—约1224年),字天章,又字子苍,号涧泉,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福建安抚使、知福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
  • 诗歌背景:此诗的创作时间及具体背景不详,但据推测,它可能是韩淲在任福建安抚使期间所写。这一时期的韩淲正处于其政治生涯的高峰,对地方治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实践。
  1. 诗歌原文
  • 老僧口边生白醭,坐断诸方占幽独。
  • 池中应有龙去来,好为朝昏打斋粥。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韩淲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老僧的形象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口边生白醭”形象地描绘了老僧清高脱俗的风貌,而“占幽独”则表达了他独自修行、远离尘嚣的境界。
  • 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将“池中龙”作为老僧的象征,暗示着老僧如同水中蛟龙一般,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能力。这种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强了作品的神秘色彩。
  •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老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世界,韩淲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体验。诗中的“好为朝昏打斋粥”反映了老僧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内心的平和,体现了诗人对于禅意生活的向往和理解。
  1. 文化价值
  • 禅宗思想: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禅宗的隐逸精神,通过描述老僧的修行生活,传达出禅宗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内核。
  • 地方文化反映:作为福建地区的代表之作,《青阳龙池僧索诗》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文化氛围。

《青阳龙池僧索诗》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地方政治生态以及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