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旦日过云林

云林起清霜,山寒红日吹。
城郭催租日,田家穫稻时。
仲尼虽少贱,李广漫多奇。
好事能相觅,茅檐曝晴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月旦日过云林》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原文节选
    云林起清霜,山寒红日吹。
    城郭催租日,田家穫稻时。
    仲尼虽少贱,李广漫多奇。
    好事能相觅,茅檐曝晴曦。

  • 诗歌赏析

  1.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开篇“云林起清霜,山寒红日吹”描写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云林被清晨的霜气覆盖,山峦在寒冷中显得更加苍凉,而红日则在这寒冷中显得格外温暖。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秋天的清新与冷峻。
  2. 人文情怀的抒发:诗中的“城郭催租日,田家穫稻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城市的繁忙与农村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诗的后半部分,“仲尼虽少贱,李广漫多奇”通过孔子和李广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虽然孔子被认为地位低下,但李广却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英勇的事迹,这些都被用来反衬出诗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十月旦日过云林》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诗歌,更是韩淲个人品格和审美追求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