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日夜坐

去冬十月已飞雪,於潜满县层冰结。
空斋老树号朔风,客枕欲僵衾楮裂。
主人犹有酒浇愁,旦起相呼相暖热。
坐中刘郎气最高,抵掌歌诗杂言说。
流光不觉小至近,涧路摧颓门半闭。
两年心事夜如何,窗撼山林声又别。
床头儿啼衣尚单,灶下婢苦柴未爇。
粗官寸禄阙既远,故旧尺书音更绝。
薄田舂米雨不来,欲酿一杯无曲糵。
萧然默数长短更,惟恐寒气吹灯灭。
明当一水泻清泠,会见四山高嵽嵲。
重阴定自六出花,怅望同云记扪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九日夜坐》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初九日夜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夜晚的所见、所感和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韩淲(1157-1224),字昌老,一字无咎,号东山。他是南宋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与杨万里、陆游齐名,被后人誉为“宋诗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自然景观、人生感慨等多个方面,深受后世推崇。
  • 作品风格:韩淲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词藻典雅而不失豪放,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擅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和哲理,使得读者能够在短短的诗句中领悟到生活的美好与哀愁。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节选:《初九日夜坐》原文如下:“去冬十月已飞雪,于潜满县层冰结。空斋老树号朔风,客枕欲僵衾楮裂。主人犹有酒浇愁,旦起相呼相煖热。坐中刘郎气最高,抵掌歌诗杂言说。流光不觉小至近,涧路摧颓门半闭。两年心事夜如何,窗撼山林声又别。”
  • 鉴赏分析:该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夜景图,首句即以飞雪和冰封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凛冽的氛围。接着写到室内的老树因寒风而发出呼啸声,客人的枕头因为寒冷而几乎僵硬。主人则借酒消愁,晨起后互相取暖,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最后两句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重重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个人经历:韩淲的个人经历也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用诗歌记录下了这些经历。这种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1.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诗歌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和温暖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期待。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初九日夜坐》采用了简洁明快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诗歌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文学价值:《初九日夜坐》作为韩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这首诗的成功在于它成功地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生活气息又富有哲理意味的艺术效果。
  • 影响评价:韩淲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对韩淲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初九日夜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还承载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韩淲这位伟大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