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满院春

芍药酴醾满院春。门前杨柳媚晴曛。重帘双燕语沈沈。
花映绿娇初日嫩,叶栖红小晚烟昏。轻雷不觉送微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满院春》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韩淲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字仲止或子仲。他出生于1159年,卒于1224年,是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进士,官至秘书郎。韩淲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 诗篇原文:芍药酴醾满院春,门前杨柳媚晴曛。重帘双燕语沈沈,花映绿娇初日嫩,叶栖红小晚烟昏。
  3.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芍药、酴醾以及门前杨柳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还运用了如“重帘”、“双燕”等意象,增添了画面感与动态美。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色表现得细腻入微。
  4. 艺术特色:《浣溪沙·满院春》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巧的构思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上。诗人善于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这些细节来反映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效果。
  5. 历史背景:《浣溪沙·满院春》创作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着由盛转衰的过程。这首诗虽然描绘的是春天的美丽,但背后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创作,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时局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韩淲的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进一步探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韩淲及其时代的特点和价值。

《浣溪沙·满院春》不仅是一首充满美感的古诗,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可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