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其四霜菊黄

霜后黄花尚自开。老年情绪为何哉。株株浑是手亲栽。
秋际有言挥玉麈,冬来无梦绕金钗。相思一夜发窗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 · 其四霜菊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而非韩淲的作品。此词借咏橘之题材,表达了诗人清新高洁的性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作品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2. 内容解析

  • 菊暗荷枯一夜霜:描述了菊花和荷花在一夜之间经受了霜冻的摧残,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变化。
  • 新苞绿叶照林光:强调了即使在严寒中,依然有新的嫩芽和绿叶在林中闪耀。
  • 竹篱茅舍出青黄:通过描绘简朴的农家景象,反映出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香雾噀人惊半破:以香气扑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惊喜和美感。
  • 清泉流齿怯初尝:细腻地描绘了品尝新橘子时的口感和感受。
  • 吴姬三日手犹香:以女性的口吻增添了情感色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持久魅力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北宋时期:《浣溪沙》作为词牌名,其创作背景丰富多样,但以北宋时期最为流行。
  • 苏轼的生活: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热爱自然的艺术家。他在任杭州通判期间,经常与当地民风民俗接触,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咏橘主题的传承: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继承了前人咏橘的传统,通过对橘树耐寒特性的描述,抒发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浣溪沙 · 其四霜菊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苏轼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品味与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