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

养拙何所诣,白昼门常关。
剥啄有好怀,绕郭横秋山。
佛庐占山麓,清净非人间。
曳杖得晤语,幽寻为怡颜。
三峰耸而秀,群巘抱以环。
寺同乔木古,僧与白云闲。
一鸟不复鸣,流泉自潺湲。
山林足胜践,世路羊肠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是宋代诗人苏简的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简,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艺术形式上,苏简擅长使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2. 诗词原文:养拙何所诣,白昼门常关。剥吸有好怀,绕郭横秋山。佛庐占山麓,清净非人间。曳杖得晤语,幽寻为怡颜。三峰耸而秀,群巘抱以环。寺同乔木古,僧与白云闲。一鸟不复鸣,流泉自潺湲。山林足胜践,世路羊肠艰。
  3. 诗词赏析:苏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智者寺的清幽景致和僧人的闲适生活,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诗中“一鸟不复鸣,流泉自潺湲”等句子,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启迪。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作者游览智者寺之后所作。在宋代文人中,游历名山大川并留下诗篇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苏简可能是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才创作了这首《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此外,苏轼作为苏简的好友,其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可能对苏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文学价值:《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和文人思想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次韵张正民游智者寺》不仅是苏简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