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后五日游齐山

官痴缚辰酉,节物如相负。
兹游未觉晚,黄花落吾手。
没鸥江自迥,脱叶山新瘦。
凄凉千载心,西风一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后五日游齐山》是宋代诗人严粲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后五天游览齐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严粲(生卒年不详),字德甫,号东津,宋代诗人。严粲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感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官痴缚辰酉,节物如相负。兹游未觉晚,黄花落吾手。没鸥江自迥,脱叶山新瘦。凄凉千载心,西风一搔首。
  • 译文:我像被官事束缚的囚犯一样,节日的景物好像与我作对。这次旅行并不觉得太迟,黄菊已经落在我的手中。江面没了鸥鸟,山峰显得更加清瘦。我内心凄凉如同千年前的古人,只有西风吹动我的发鬓。
  1. 赏析与注释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留恋与感慨。诗中“官痴”和“节物如相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不满,而“兹游未觉晚,黄花落吾手”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 注释: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九日庆祝,有登高赏菊的传统。诗中的“齐山”可能是某座具体的山或者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不详。
  1. 诗歌背景与影响
  • 背景: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许多诗人都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见解。《重九后五日游齐山》作为其中一首,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 影响:这首诗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看出《重九后五日游齐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与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