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飞来峰下

吴中未历佳山水,湖上怀思去惘然。
云去云归两峰寺,鸥飞鸥没夕阳天。
客愁官渡落花雨,归梦下湖春水船。
想得对床成夜语,何须陇月向人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飞来峰下》是宋代诗人苏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吴中山水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宿飞来峰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艺术魅力也使得它成为历代读者心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辙合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词、赋、散文皆卓然成章,文采斐然,成就非凡。
  • 苏庠,字养直,号后湖居士,宋代澧州人,徙居润州丹阳之后湖,善文词,尤工诗。有《后湖集》、《后湖词》。他的作品深受苏轼影响,被赞誉为“置李白集中,谁疑其非”。
  1. 诗歌原文
    吴中未历佳山水,湖上怀思去惘然。
    云去云归两峰寺,鸥飞鸥没夕阳天。
    客愁官渡落花雨,归梦下湖春水船。
    想得对床成夜语,何须陇月向人圆。

  2. 诗歌解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深厚感情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感。通过对飞来峰下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 意境营造:诗中“两峰寺”、“夕阳天”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与哲理。
  • 语言特色:诗句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如“云去云归两峰寺”中的重复词语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1. 文化传承
  • 诗词鉴赏:该诗歌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情趣和哲学思想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 教育意义: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古典诗词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它教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同时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宿飞来峰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苏庠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部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