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六咏

手植天随菊,晨添苜蓿盘。
丛长怜夏苦,花晚怯秋寒。
素食旧所愧,长斋今未阑。
殷勤拾落蕊,眼暗读书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居六咏》是宋朝苏辙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从诗作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1. 诗作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创作年代:此诗作于宋哲宗时期,大约在公元1097年左右。
  1. 诗作原文
    西邻分半井,十口无渴忧。岁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艰难念生理,沾足愧寒流。比闻山田妇,出汲争群牛。

  2. 内容解析

  • 生活描写:诗中描述了一家之主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宋代农家的日常生活和艰辛。通过描述家庭成员的日常需求和对生活的简单而真实的描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面貌。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于艰苦生活的同情与反思,以及对自己年迈体弱、眼花读书难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 自然景象:诗中的自然景象描写细腻,菊花的生长和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朴素无华的语言:苏辙的诗作以淳朴的语言著称,这首诗同样体现了其语言风格的特点,简洁明了,富有生活气息。
  • 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 寓意深远:虽然看似只是描绘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但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

《寓居六咏》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展现了苏辙的才情,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