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三首

索居非谪地,垂老更穷途。
去住看人意,幽忧赖我无。
小园花草秽,陋巷犬羊俱。
近觉根尘离,忘言日益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索居三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辙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人,与其兄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苏辙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谪,后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1. 诗歌原文
    索居非谪地,垂老更穷途。去住看人意,幽忧赖我无。
    小园花草秽,陋巷犬羊俱。近觉根尘离,忘言日益愚。

  2. 诗歌赏析

  • 第一首:诗人通过“索居非谪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被流放,但并非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被迫远离故乡,而是有更为深层的个人原因。“垂老更穷途”则揭示了诗人晚年的困境和无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孤独感。
  • 第二首: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去住看人意”表明诗人的生活选择往往受他人的影响,而“幽忧赖我无”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被外界所扰。
  • 第三首:诗中的“小园花草秽”和“陋巷犬羊俱”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贫瘠与破败,而“近觉根尘离”则是诗人内心的觉悟,表示他开始摆脱外在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

《索居三首》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也折射出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