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子玉见赠

壮心衰尽愧当年,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最高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柳子玉见赠》是宋朝诗人苏辙的作品。该诗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壮心未泯但才华有限的情感。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

  1. 诗歌原文
    壮心衰尽愧当年,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到窗前。

  2. 作者简介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眉州眉山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苏洵之子。与其兄苏轼合称“二苏”,均擅长散文,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则以平易舒朗见称。有《栾城集》《春秋集解》等著作传世。
  1. 诗歌赏析
  • 诗中首句“壮心衰尽愧当年”表达了诗人虽然壮志未酬,但仍感到惭愧的情绪,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显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反思。
  • 第二句“刻意为文日几千”,反映了诗人勤于写作的习惯,尽管岁月已久,但依旧坚持创作。
  • 第三句“老去读书聊度岁”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读书成为其主要消遣活动,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第四句“春来多睡苦便毡”展现了诗人在春天里的状态,由于年老体弱,经常需要借助厚重的被子来保暖,这既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也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 第五至第八句“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才思比作远行的雁群和束缚的蚕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最后一句“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到窗前”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学交流的渴望,希望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其他文人进行诗歌上的交流和分享。
  1. 写作背景
    《次韵柳子玉见赠》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据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所作,用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追求。

《次韵柳子玉见赠》不仅展示了苏辙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