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仪尚书挽词

谢公德业久弥新,幼度英奇也绝伦。
父子俱贤真不朽,功名自致岂相因。
边兵屡动思良将,廷论萧条忆诤臣。
青史世家它日事,新阡宿草倍沾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仲仪尚书挽词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

《王仲仪尚书挽词》是苏辙为悼念一位尚书而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死者的深切哀悼,还通过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者简介
  • 苏辙:苏轼之弟,与兄长并称“苏门学士”。其文学成就极高,诗、文、词均有建树,尤以散文成就最高。
  • 王仲仪:此诗中的主角,具体生平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其德行和才能的崇高评价。
  1. 诗歌背景
  • 政治立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至河南推官。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右司谏、御史中丞等职。
  • 逝世时间:根据诗中的表达,王仲仪是在哲宗时期去世的,这一时间段正是苏轼政治生涯的重要时刻。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谢公德业久弥新,幼度英奇也绝伦。父子俱贤真不朽,功名自致岂相因。边兵屡动思良将,廷论萧条忆诤臣。青史世家它日事,新阡宿草倍沾巾。
  • 译文:东晋名臣谢安,其德行和事业历久弥新;王仲仪英明卓越,父子都具备高尚品德,令人敬佩。他的成就并非依赖他人,而是自身努力的结果。边远地区战事不断,需要优秀的将领,朝廷议论时事,怀念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青史留名是未来的事,如今他们已长眠于此,我们只能泪洒坟前。

《王仲仪尚书挽词》不仅是一首悼亡之作,更是苏辙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立场和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从中领悟到苏辙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相关推荐